關于我們

公司新聞

因為科技榮獲《第三屆物聯網十大應用案例》

2015年09月24日 來源:因為科技

因為科技“INFINIT機動車維修質管信息系統”榮獲“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第三屆物聯網十大應用案例》。

長期以來由于車主意識不強,以及部分維修企業的作業不規范和管理手段薄弱等眾多因素造成車輛漏保、失保、以修代保和維護作業項目不到位等現象屢屢發生,嚴重地影響了車輛維護質量,車輛行車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給人民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因為科技無錫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機動車維修質量管理信息系統,運用物聯網技術整合營運車輛維修各環節,以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加強事中和事后管理,提高車輛維修企業的維保質量,保障車輛安全運營,構建質量糾紛追溯系統,有效保障了承托修雙方利益。去年7月以來,該系統已在無錫市區所有營運車輛維修企業實施,覆蓋市區所有營運車輛,無錫市營運車輛技術狀況有明顯提升。

營運車輛事故高發,亟需提升車輛維保質量

客車、貨車等營運車輛是我國道路運輸主力,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長期居高不下。據統計,2014年,我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近35000人,高于2013年的31604人。按平均每萬輛車死亡人數計算,2014年達2.22人。

除駕駛人的主觀因素外,營運車輛性能、機械故障、道路狀況和天氣條件被列為誘發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四大主因。道路狀況和天氣條件難以預測,而通過規范的保養可以提升車輛性能,降低故障發生幾率。加強營運車輛的維修維護管理,確保車輛本身的性能安全,是從源頭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抓手。

營運車輛維修維護涉及運輸企業(車主)、維修企業、檢測企業和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四方。為節省時間和費用,車主往往存僥幸心理,不愿進場維修。維修企業規模和維修質量參差不齊,一些不規范的企業唯利是圖,維修保養作業缺項漏項或只收費不維護。

“營運車輛維修質量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的癥結,在于維修信息和維修過程不透明,車主對維修企業、維修企業管理者對維修技師的維修行為缺乏必要的監督手段。”因為科技副總經理楊征說,車主、維修企業、檢測企業、交管部門間未能建立統一、暢通的信息共享平臺,導致車主無法確認維修企業是否保質保量作業、車輛是否真實進場維修,這為營運車輛技術狀況和交通安全埋下了隱患。

楊征介紹說,早在2013年6月,因為科技在調研營運車輛維護市場情況時,發現解決維修質量問題的關鍵環節在維修企業。車輛維修項目、維修人員資質、所耗工時等車輛維修質量數據均在維修企業產生。

運用物聯網技術,因為科技整合營運車輛維修過程及各方參與者,推進流程節點再造,理順管理規程,做好數據關聯,建立了機動車維修質量管理信息系統。

該系統包括營運車輛技術管理監督平臺、運輸企業車輛技術管理系統、機動車維修質量管理信息平臺和機動車檢測監管系統四部分,應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信息、數據分析挖掘、視頻智能分析、云計算、組態控制、認證加密等多項技術,收集營運車輛維修過程、車輛性能檢測、管理部門綜合檢查結果等數據,形成營運車輛電子維修檔案和營運車輛技術管理大數據云。

“我們將維修過程與物聯網技術緊密結合,全程記錄維修企業的投入時間、作業人員和作業項目,實現維修過程公開透明,確保維修質量和車輛安全運行。同時,在發生維修質量糾紛時,系統可追溯維修過程及維修數據,保障承托修雙方的利益。”楊征說。

打通營運車輛維修各環節,構建陽光維修生態鏈

在無錫市雙馬汽車修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用機動車維修質量管理信息系統錄入一輛待維修的貨車信息,車牌號、車輛長度、車主及維修類別、進廠里程、接車員等信息應錄盡錄。

信息錄入結束后,貨車進入維修區域,機動車維修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則開始收集維修數據。首先,系統以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確認車輛身份,確保車輛真實進場維修,杜絕虛假維修。其次,利用因為科技的Infinit-FD人像識別系統軟件,識別維修現場的維修人員、質量負責人,不僅確認維修人員與質量負責人的資質,還為事后管理提供了追溯證明。

為規范維修企業的車輛維護作業,維修區域裝有高清視頻設備,全程記錄作業過程,防止作業缺項漏項,以提高車輛維修質量和安全性能。在營運車輛維修流程的最后,完成維修的車輛進入車輛性能檢測機構,由高清視頻記錄檢測人員檢測的全過程,記錄內容包括檢測項目、檢測人員、檢測時間等。檢測后,系統將生成“電子三檢單”,即二級維護前檢測記錄單、二級維護過程檢測單、二級維護竣工檢驗單,以及維修合同、結算清單、檢測報告和合格證,留下溯源單證材料。

楊征說,借助物聯網技術,維修企業獲得的全部數據進入大數據云,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維修企業、檢測機構、道路運輸企業均可共享車輛維護信息。“該系統打通了營運車輛維修、檢測、監督、管理關鍵關節,顛覆了原來‘各自為政’的局面,引導全社會對車輛維護過程進行監督,形成了新的機動車維修生態鏈。”

因為科技售前技術經理趙巖說,機動車維修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抓住營運車輛維護的事中、事后管理,即事中維修過程全透明,事后無紙化管理可追溯,切斷了檢測黃牛買賣合格證的可能性,明確了各方責任和義務,保障了承托修雙方利益。

不僅如此,運輸企業或車主還可在線預約車輛維護和檢測時間,該系統將根據全市預約數量、維修企業接單情況合理配置。如一家維修企業接單能力當天已飽和,系統將為車輛預約其他維修企業,避免運輸企業因排隊等待時間過長而造成損失。

“對運輸企業和車主而言,使用機動車維修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后,不僅可隨時查詢車輛技術臺賬、監督維修企業,還可在出事故后追查維護維修企業。”趙巖說,交通管理部門無需現場監督,即可獲取車輛維護的真實數據,將大幅提升監管效率。

“系統+增值服務”模式打開廣闊市場

今年4月新發布的《2014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年末,我國公路營運車輛達1537.93萬輛,比上一年增長2.2%。其中,江蘇省營運車輛達77.18萬輛,上海、浙江分別為23.99萬輛和51.42萬輛。

與快速增長的營運車輛相比,我國車輛維修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尚處起步階段。包括江蘇在內的13個省份均未能建立起一整套的車輛維修質量管理系統,其余省份則以視頻監控為主,也未能形成系統的事中、事后監管。據估計,車輛維修質量管理的全國市場規模在10億元以上,長三角地區達9000萬元以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自去年7月啟用以來直至今年6月底,因為科技的機動車維修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已在無錫市區所有營運車輛維護企業實施,覆蓋市區的所有營運車輛。同時,因為科技機動車維修質量管理信息平臺在江陰市、宜興市維修企業的安裝工作正在實施中,目前已有137家企業完成系統安裝,工位達330條。系統完成車輛維修和檢測近10萬次。

“因為科技開發的信息系統提高了機動車維修的準入門檻,提升了維修企業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規范了營運車輛維修過程,讓倒賣車輛檢測合格證的黃牛失去市場。機動車維修企業非常愿意安裝這個系統,也提升了行業監督水平。”無錫市交通運輸管理處負責人說。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檔案報告,是因為科技在推廣該系統過程中的一項增值服務。營運車輛技術管理大數據云收集了車輛維護的全部數據,因為科技工程師在數據分析基礎上,形成營運車輛健康檔案、管理檔案等報告。

以健康檔案為例,二手車買主可根據因為科技出具的某輛車的全部維修數據,判斷該二手車輛的“健康狀況”,避免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二手車“檸檬效應”。

楊征說,信息系統改變了參與主體相互獨立的機動車維修模式,形成互聯各參與主體的機動車維修質量管理生態圈,使得營運車輛的維修質量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可視化。今后,因為科技將依托在無錫市的實施經驗,持續迭代升級該系統,并根據國內其他城市的實際進一步優化提升,向更大范圍內復制推廣。

男神插曲女生的完整视频4399,老师穿白丝JK把我夹的好爽,中国护士18XXXXHD,中国老太性行为XXXXX